网站首页 >> 坊溢书香 >> 文章内容

《唐剧音乐创论》韩溪

[日期:2012-08-06]   来源:丰润音乐坊  作者:丰润音乐坊   阅读:2329次[字体: ]
                                                       
《唐剧音乐创论》内容提要: 唐剧为唐山人民所公认,已载入中国戏曲史册。虽然它的历史短暂,但一个剧种一经形成,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了,谁不承认也没用。不是有人非要把它改为“影调剧”吗?这样不妥。因为,各地有各地的皮影,连北京天桥都上演影戏,它的音乐也是北京的。唐剧音乐是以唐山皮影音乐为主,吸收了当地曲艺、民歌、吹奏乐等民间音乐创作而成。
《唐剧音乐创论》是对这个剧种42年经历的总结。这本书的作者——韩溪同志是创造这个新剧种的关键人物之一。因为他经历了唐剧诞生、发展、挫折、再前进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成功,有失败,有欢乐,也有天灾人祸和悲伤的泪水。因为他经历了全过程,才能写出这本书。这样的书不是某个作家或记者采访一下就可以写出来的。就像肖华将军经历了红军长征的全过程,才写出《长征组诗》一样。能写此书者,非韩溪莫属。这不仅因为他是亲历者,而且他还是实践者,并且经过多年冷静的思考,用“音乐是剧种之种”这一理论来审视它的得失,总结它的经验,无疑会对戏曲艺术如何与时俱进,肩负起“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一伟大使命,提供一定可资参考的意见。《唐剧音乐创论》图书目录: 唐剧音乐絮语(代序)
一、概述
(一)引言
(二)音乐是剧种之“种”
(三)学透传统是必练的基本功
(四)为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要改良“种子”
(五)剧目是带动音乐发展的关键
(六)创新是剧种发展的生命
(七)育种人的思考
二、唐剧音乐导言
(一)唐剧唱腔的体制
(二)唐剧唱词的格律和结构
(三)唐剧音乐中“板”的概念
(四)唐剧唱腔行当的划分、类别、调式
(五)唐剧的演唱艺术
(六)地方语音调值与唐剧唱腔特点
三、唱腔
(一)女腔
1.平调
2.花调
3.河东调
4.悲调
5.吟腔
6.三赶七
7.硬辙
8.综合板腔
(二)男腔
1.平调
2.花调
3.悲调
4.三赶七
5.硬辙
6.金边儿
7.综合板腔
(三)不同行当、不同腔体、不同板式的组合
1.腔体相同,行当、调性不同的组合
2.腔体相同,行当、感情、板式不同的组合
3.板式相同,行当、腔体不同的组合
4.同一腔体、同一板式,不同行当相互借鉴组合
(四)伴唱与合唱
1.以某一板腔为基础加以发展变革
2.以某一腔体音调为主要素材,依据戏剧的需要,运用一些新的技巧,进行较大的发展变革
3.以同一行当不同腔体音调为素材,加以融合发展
4.以不同行当、不同腔体的曲调为素材加以融合发展
……
四、器乐曲牌
后记
《唐剧音乐创论》作者介绍: 韩溪,1932年生于河北省丰润县韩城镇富家村。1949年8月1日,迎着第一面五星红旗走上音乐道路。先当了7年半小学音乐教师,为乔羽先生童话歌舞剧《森林里的宴会》谱曲出版单行本,后调唐山市文联任干事,经手组建了唐山市音协。60年代初,在“先结婚后恋爱”的思想指导下和戏曲结缘,成了“唐剧主要创始人之一”,为《断桥》、《红云崖》、《迎风飞燕》、《血涤鸳鸯剑》、《乡里乡亲》等30多出戏作曲。1963年在为京剧《节振国》作曲中,首创双面锣《新风入松》,开戏曲高、低两面锣同用之先河。1972年为唐山皮影《鹤与龟》创作一曲呔味民族管弦乐曲,改变了“无唱不成影”之说,其后又以民乐四重奏形式为《熊猫咪咪》作曲,一对姊妹篇在改革开放后成了唐山皮影走出国门的看家戏,已在国内外演出数千场。1987年为评剧电视连续剧《李白进宫》作曲。与人合作的组歌《唐山,烈火中再生的凤凰》在198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10周年之日,登上中南海怀仁堂舞台,中央电视台现场向全国直播。1991年从300多篇文章中精选出版《韩溪音乐文集》1993年以浓郁的乡土音乐把电视连续刷《男户长李三贵》装点得俗中透新。在河北音协、唐山文联举办的《韩溪从事音乐工作44年研讨会》上,中国音协领导称他为“蜂群中的带头蜂”,唐山领导称他是“唐山的人民音乐家”,有人说“这个会为韩溪画了一个金色的句号”,有人则说“不!只能是个分号。”他不负众望,12年来,又刊发了300多件作品,既有理论厚重的《民族音乐结构的二重性》,又有玲珑短小的《“足迹”艰辛“步步高” 》,还有三部专著:《河北地方音乐》(民间器乐和戏曲)已经出版;《唐剧音乐创论》、《唐山皮影》将在国庆55周年前问世。作为唐山市艺研所研究员,在兼任唐山市音乐家协会主席期间,经手组建了唐山市民族管弦乐学会,扶植蝶式系列扬琴诞生,多次获中央、省、市奖励。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