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名曲赏析 >> 文章内容

渔舟唱晚

[日期:2012-08-03]   来源:丰润音乐坊  作者:丰润音乐坊   阅读:4713次[字体: ]

   
        渔舟唱晚
 
        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北派筝曲。一般以为。此曲是娄树华在20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而成。《渔舟唱晚》的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649—676)在《滕王阁序》里:“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中的“渔舟唱晚”四个字,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另有同名歌曲,相关词语等。
 
  《滕王阁序》披绣闼(tà),俯雕甍(méng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yū)其骇瞩。闾(lǘ)阎(yán) 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gě)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zhú)。云销雨霁(jì),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wù)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l ǐ)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pǔ)。
 
   
娄树华,字荫堂,号权中。河北省玉田县人。生于1907年农历四月初四。他十岁时入小学就读。树华除了学好一般的功课外,对于老师陈松桥的书法、音乐、美术等,也有着强烈的兴趣。他十五岁时,经父亲托人介绍到新集一家布店当学徒。树华利用业余时间练习书法,拉拉胡琴已取得精神上的慰藉。后成为古筝演奏家。
 
离家出走
树华先生18岁(1925年)由父亲包办与大丁庄李春坛之女李珍结婚。不久,因不堪继母虐待而告别了新婚的妻子,离家出走,到了北京,经人介绍在“北京道德学社”尽苦劳维持生活和完成他提高文化素养的愿望。   树华先生在道德学社尽义务时,结识了道德学社成员河南遂平魏子猷先生。魏老是河南民间音乐世家,尤其长于河南中州古调“乐中筝”;树华先生经常到魏家欣赏观摩并参与魏家家庭音乐活动,久而久之,便因同道同学关系,专诚求筝艺,师事魏子猷先生门下。
 
研习古筝
树华先生,诚心诚意,毕恭毕敬,亦步亦趋的按照魏先生的传统教学方法研习古筝;先熟读乐谱,再行操缦,每首筝曲,每个指法都是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学到手的,因此树华先生对筝艺基本功和传统音乐艺术修养,多是千锤百炼过得硬的。树华先生对古筝艺术的造诣,历来是以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为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这也是他继承魏师之志,述魏师筝艺的一种动力吧!
 
推广中州古筝艺术
树华先生在魏老师逝世后,便以筝艺为己任,责无旁贷肩负起宣扬推广中州古筝艺术。30年代中期,经常参与在京音乐界的活动,如定期在电台广播古筝独奏;参加音乐会表演古筝节目等等,这对者对宣扬民族音乐“乐中筝”,在当时有很大影响,起到积极的推广作用。
 
演出成就
1935年,树华先生参加了“中国音乐旅行团”赴欧洲的旅行演出,先后到瑞士、奥地利等国,最后绕道苏联莫斯科回国。据当年《沙漠画报》报道,“中国音乐旅行团”在维也纳这座世界闻名的“音乐之城”成功的表演活动,是中国民族音乐艺术“乐中筝”受到了国际上的称赞和推崇 ,为祖国音乐文化争得了光辉和荣耀。  
  1936年5月20日,树华先生等赴欧洲旅行演出,载誉回国不久,应上海百代公司特邀灌制了“北派”古筝唱片一张,正面《天下大同》,另面《关雎》。乃是树华先生留给人民唯一的珍贵的音响资料,它是中国古筝近代史上重要物证之一。
 
传授古筝艺术
1936年,树华先生再这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都北京,承担起传授古筝艺术的重任以来,使古筝艺术的发展,得以后继有人。树华先生,为了充实教学内容和施教方便,就在河南魏子猷的传谱“中州古调”的基础上,又移植古琴曲、江南丝竹曲等曲目充实了古筝曲的内容,并借鉴的古琴减字谱的指法字母和名称,改造了工尺谱为专用的“古筝指法谱”同时还编定了《古筝练习曲21首》以及用于表演和教学的《古筝曲选集》。虽然限于经济条件,没有刊印谱本行世,但经他的门人的子专业音乐工作者在教学、表演工作中的辗转传述过程中得到继承推广。   树华先生在南京为了普及古筝艺术,于1948年秋、冬之际,曾以“中国古筝学会”名义,自编自刻了《筝学讲义》,并开始采用简谱记写筝曲,使中国北方古筝艺术在金陵地区,开辟了新的阵地,成为今天南京古筝发展一个根据。
 
《渔舟唱晚》
树华先生的《渔舟唱晚》,是中国古筝艺术史上划时代的作品,它是用古曲《归去来辞》为素材,发展编创而成者,它是以13弦筝,五均调律定弦和弦柱乐器的特殊结构和性能,充分发挥了古筝的弹按技巧和声韵配合的妙用,诗情画意,切题发挥,突破了地方风格的框子,是一首雅俗共赏的佳作。《渔舟唱晚》创作于1938年——1939年之际。一经问世就开创了筝曲的新纪元。经过50多年表演证明,是一首受到中外音乐界公认的名筝曲。
 
坎坷常苦辛
1940年以后树华先生深感在道德学社尽义务,前途渺茫;只靠教古筝的收入,也不能维持生活,更兼对自己青年时期失学之苦有所觉悟,乃毅然离京下金陵入南方大学读书深造。为了生计乃在考试院担任一个闲置工作,借以实现他半工半读的理想。在这时期,树华先生仍然过着十分清苦的生活。使它可以宽慰自己的是古筝艺术活动了。用“发愤忘食、乐以望优”来描绘树华先生当时的境遇和心情,可以说是比较恰当的。   树华先生寄寓南京,大概8年之久,在国家多事之秋,始终受着命运的捉弄,而不能在古筝事业上大展宏图。总是咏叹“命实为之,为之奈何?”“坎坷常苦辛”的遭遇。   1949年6月,树华先生接受了学生建议,回到北京,参加华北大学学习,同时加入农工民主党;在静待分配工作期间,树华先生因多年来积劳成疾,得了肺结核,不得不回家乡疗养沉疴,中因不治,于1952年5月16日逝世于西迷王会村,中年仅46岁。
 
社会评价
对中国民族瑰宝“乐中筝”有卓越贡献的奠基人,一代古筝宗师的树华先生,不幸谢世,对古筝艺术事业,是一个不可挽救的损失。但是,他的名作《渔舟唱晚》不仅“响穷彭蠡之浜”,而且响穷五洲六洋各个角落。如果树华先生死而有知的活,亦可以含笑九泉之下了。   1983年2月,由南京音协、南京乐社古乐组,举办了“树华先生逝世30周年纪念会”,有全国各地各个流派筝人参加,共同追忆、缅怀树华先生生前发展古筝艺术的丰功伟绩,借以激励后学对古筝艺术事业的繁荣昌盛,群策群力共同并肩前进,让这群声之主,众乐之师的弦柱乐器“乐中筝”,能够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有更为光辉的前程。
 
另外说法:
 
在一般音乐书谱中,古筝曲《渔舟唱晚》为娄树华编曲。其实不然,应为魏子猷传谱,娄树华演奏,才切合实际。
     魏子猷(1875—1936)河南遂平县人,是我国近现代首届一指的古筝演奏家和教育家。他技艺精湛,文化高深,是一位知识型的民族民间音乐家。他盛年为官,当过县委,后辞去官职,寓居北京,在北京“道德学社”传授筝艺。所以筝曲皆名优曲佳,内涵丰富,意境深远。如《关雎》、《百鸟朝凤》、《天下大同》等。《渔舟唱晚》也是魏子猷先生传谱的一首古筝作品。该曲以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一句的前四字为标题,描绘了夕阳西下,碧波万顷,渔人欸 乃归舟的动人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作品在曲式结构上突破了传统的六十八板单一曲式,通过不同段落体现音乐形象的对比和发展,使用了大篇幅的音型模进和华彩乐段,比传统的六十八板古筝曲大大向前跨进了一步,具有高度的艺术水平。曲成之后,让其高足娄树华习奏,娄树华勤学苦练,认真领悟,终创辉煌。魏子猷先生逝世后,《渔舟唱晚》经娄树华演奏,成为一首蜚声世界的中国古筝曲,现在是我国十大传统名曲之一。
     关于古筝曲《渔舟唱晚》的来历,流传有几种说法。一是金灼南先生于1912年根据山东传统筝曲《流水击石》和《三环套日》改编而成。二是娄树华先生于1937年根据山东乐曲《归去来》改编而成。三是程午加先生于1928年在北京从魏子猷先生学习此曲后,根据记录整理成谱。还有猷先生的孙子也说,他以前经常听祖父弹奏《渔舟唱晚》这首乐曲。
     以上说法之一的金灼南先生,是山东古筝流派的先驱,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曾慕名专程前往北京道德学社,和魏子猷先生交流筝艺,当时趁机向魏子猷先生学习《渔舟唱晚》是不言而喻的。至于娄树华和程午加二位先生,他们都是魏子猷先生的直传弟子,既然程午加先生从魏子猷先生那里学习并记录了《渔舟唱晚》,那么娄树华先生所弹奏的《渔舟唱晚》,必然也是从魏子猷先生那里学来的,只是经过他的加工润色,使乐曲更臻完美。因此,对《渔舟唱晚》的广为流传,并成为一首举世公认的中国传统名曲,娄树华先生也是功不可没的。
      过去由于历史条件限制,音乐作品无法及时出版发表,只能通过互相交流演奏,逐渐传播推广,所以才形成《渔舟唱晚》的来历说法不一的状况。现在根据可靠史料,证明《渔舟唱晚》是魏子猷先生的传世之作,清源正本,珠还全浦。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版的音乐典籍《中国古筝名曲荟萃》,也将《渔舟唱晚》归入了魏子猷先生传谱的河南古筝名曲之中,实际已对古筝曲《渔舟唱晚》的来历,作出明确结论。
     (此文参考了《中国民族音乐大观》、《中国古筝名曲荟萃》、《优秀古筝曲精选与解析》等书,在此表示谢意!)
 
 
附:浦琪璋  
主要作品:《渔舟唱晚》,众所周知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后面的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   
《渔舟唱晚》乐曲开头舒缓典雅,描绘夕阳斜照碧波的画面;接着音调逐层递降,反复变化,采用五声音阶回旋环绕技法,表现渔翁唱晚的情趣。接下来的是此曲最大的特色,就是用递升递降的的旋律多次反复演奏,并且逐渐加快,音乐跌宕起伏,表现了流水的层涌回荡,渔船随波渐远的情景,是一首蕴含诗情画意的优秀筝曲。曾被改编为高胡、古筝二重奏及小提琴独奏曲。   
天气预报背景音乐电子琴版《渔舟唱晚》,其作者是80年代初期上海颇有名气的电子琴演奏家浦琪璋。浦琪璋通过对王立平先生的“潜海姑娘”(70年代末期纪录片《潜海姑娘》主题音乐)和民乐“渔舟唱晚”两首曲子的改编而产生为新的电子琴音乐《渔舟唱晚》。   
浦琪璋原来是上海乐团的独奏演员,是从“小荧星”艺术团毕业的,在艺术上颇有成就,曾与上海轻音乐乐团合作过许多脍炙人口的曲子,如:《幸福的傣乡》等等。音乐界的屠巴海经常与她合作。这首曲子完成后,浦琪璋便退出乐界。   
1984年,中央电视台从浦琦璋改编演奏的《渔舟唱晚》中选取了其中1分33秒至2分42秒这一段做了无缝连接,作为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一直使用至今。   
当年浦琪璋用“雅马哈”三排键盘的音乐会电子琴改编演奏这首曲子时,也没有想到此曲会成为央视黄金时段节目的背景音乐,更想不到它受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喜爱,陪伴了我们20多年。
 
 
相关评论